日本体检健康小知识科普专栏

高血压科普 04:高血压为什么是一种疾病?

挚馨健康 XIN HEALTH 编辑团队 2022-03-28 15:01:58 发布

提到高血压,最基本的问题自然就是——高血压是不是一种病?

听起来,这根本不是个问题。很多人都觉得,高血压当然是一种病!你看,高血压的危害那么大,降压药更是五花八门,而且只要一个人查出了高血压,医生一定会对他说,“按时吃药”。吃药治病,高血压当然是一种病。

而且不光是你,很多医生也这么觉得。即使去翻阅最严谨的医学教科书,上面也会告诉你——如果血压稳定的升高超过一定的范围,就是一种明确的疾病,叫高血压。

但是在我看来,如果这么想,就把高血压想简单了。不管是发病原因、诊断标准,还是治疗思路、对待它的态度,高血压都和常规意义上的疾病不一样。单纯的拿疾病的模型认识高血压,就会影响我们对它的理解,进而影响预防和治疗思路。

为什么这么说呢?咱们接下来详细看看。

标准是人为的规定

首先,如果把一个东西看作疾病,自然就应该有明确的诊断标准。就像新冠一样,做个核酸检测就知道是不是被感染了,标准非常清晰。

照着这个思路,我们自然就会问: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?换句话说,血压升到多少是高血压呢?是140/90mmHg,还是130/80mmHg呢?

你可能觉得,这很简单。找到一个关键界值,在界值之上,损伤发生了,就是高血压;界值之下,没有危害,就不算高血压。但事实是,我们得不到这个所谓的界值。

在1980年之前,我们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高血压确诊标准都是160/95mmHg。但是在1991年之后,全球的医学指南大都调低了标准,换成了140/90 mmHg。近年来,随着医学证据不断补充,医学专家又发现,140/90 mmHg的标准可能还是高了,血压好像是130/80 mmHg更好,甚至120/80 mmHg比130/80 mmHg还要好。

最著名的就是美国的SPRINT试验了。试验人员把高血压人群的收缩压降到120mmHg 以下,结果发现,与传统降到140mmHg 相比,这些人冠心病和卒中的死亡率都有明显下降。

这些年,类似的研究越来越多。以至于在最新的高血压指南中,全球的诊断标准出现了分歧。现在,美国的标准是130/80mmHg,而欧洲和中国沿用了140/90mmHg的标准。

标准之所以不断变化,除了研究的深入之外,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干扰因素,就是药厂的利益推动。在欧美,很多试验的幕后推手都是药厂,药厂希望把更低的数值写进指南,这样需要的降压药就更多,它们就更赚钱。

所以你发现没有,高血压和常规疾病的诊断标准不一样。它的诊断标准完全是人为规定的,而且一直在变,不同国家的规定可能还不一样。

更像是衰老的必然

除此之外,从高血压的发病状况看,你也很难把它定义成疾病。

一个基于全球90个国家的统计显示:40岁到49岁的人,高血压的发生率大约在31%;50岁到59岁,达到45%左右;60岁到69岁,达到60%以上。来自美国的数据更是显示:到了75岁,高血压的发生率高达90%;而85岁以上,高血压的发生率几乎是100%,很难找到没有高血压的人。

这意味着什么呢?随着年龄的增长,高血压的发生率越来越高,高到只要你的人生足够长,高血压就是一个必然要经历的事件。

你说,有什么病,是所有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都会得的?如果所有人都会得,它还算不算一种病呢?

从这个角度上来说,高血压不像是一种疾病,而更像是衰老的必然,是衰老累积的必然结果。

一种非稳态环境

最后,就是高血压的危害。

平时我们说的疾病,都有明确而直接的危害。还拿新冠肺炎举例子,新冠病毒持续攻击人的肺部,严重的会导致呼吸困难,甚至是器官衰竭。

而高血压不是这样。对我们的身体而言,血压升高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,我们的血压每天不知道要升高多少回,但这没什么,我们的身体能轻松应对。不过,虽然一过性的高血压没有直接的危害,但是如果血压长期升高,就会加剧人体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可能。

首先,就是损伤血管。长期升高的血压冲击血管壁,会对血管带来持续的物理损伤。

具体来说,血管壁感受到血压持续增高后,为了防止自己被冲破,就会通过增生让自己变得更加粗壮。我们把这种能力称为“血管重建”。

按理说,血管重建是为了保护血管,但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。粗壮的血管看起来结实了,但也变得僵硬、不敏感,从而导致对血压的调节功能变得迟缓。同时,增生的血管不是向外长的,而是向管腔内生长,这就使得血管的管腔内径更小。所有这些都意味着,重建后的血管弹性越来越差,内径越来越细,血压自然也就越来越高。

而且,通过对血管的损害,持续的高血压还会间接损伤靠血管供血的脏器。

具体原理是这样的:

长期的高压冲击会导致血管壁上的内皮细胞受损,而人体的免疫系统意识到这里受伤了之后,就会过来帮忙。就像我们的皮肤划了个伤口,免疫系统会来帮忙止血、杀菌一样。但免疫系统并不会修复这种血管的损伤,反而因为免疫因子长期攻击伤口,加重了血管壁上的炎症。

久而久之,就会大大增加在血管里形成斑块的几率,导致血管狭窄。狭窄发生在心脏的血管上,就会导致冠心病;发生在大脑的血管上,就会导致中风;发生在肾脏的血管上,导致肾功能减退;发生在眼睛的血管里,会导致视网膜出血、视力下降等。

所以,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高血压更像是这些疾病的危险因素,而不是疾病本身。如果说血压的周期性波动维持了生命的稳态,长期持续的高血压就像是慢慢把我们的身体拖入一个非稳态环境,短期问题不大,时间久了,随时可能崩塌。

高血压的界定标准

明白了上面这些,不把高血压简单看作是一种疾病,我们就能理解医学上预防、逆转、治疗高血压的各种思路了。

比如,既然高血压不是一种常规意义上的病,而是衰老的必然,那我们就要从生命全周期血压变化的大规律来确定它的诊断界值,而且这个界值还应该是相对个性化的。

首先,影响界值的最大因素是年龄。

前面说过,年龄越大,高血压的发生率越高,所以年龄本身就是血压升高的风险因素。年轻的时候,血压一定要低;年纪大了,指标可以放宽一些。

比如,25岁到35岁,满意的血压应该是115/75 mmHg。这样才能给衰老带来的血压升高留出空间。

40岁前,尽量不要超过120/80 mmHg。

40到50岁,血压一般都要增长,但正常应该维持在125/80 mmHg;

55岁前,135/85 mmHg以下就可以。

到了65岁,保持在140/90 mmHg就不错。因为一方面,这时候脑血管大概率已经狭窄、硬化,如果血压太低,大脑供血可能会不足;另一方面,即便血压高一点,也不足以在有限的寿命里积累出真正的器官损害。

其次,定义血压界值不能离开基础血压。

基础血压就是你成年后血压的平均水平。有的人天生血压就低,可能只有90/60 mmHg;有的人比较接近平均,120/80 mmHg左右。这就是你的基础血压。

基础血压低一点、高一点,问题都不大,因为它是你血管适应的稳态。但如果离开这个稳态太远,损伤就必然发生。一般来说,基础血压升高,收缩压超过20mmHg、舒张压超过10mmHg,也是判断高血压的重要指标。

最后,血压界值应该是满足自身供血的最低值。

刚才说,年轻的时候,血压越低越好。但低,也要有个底线,这个底线就是满足自身供血需求,能够活力满满的完成工作生活所需要的血压值。如果一味地降低血压的标准,个人可能会因为供血不足而整天提不起精神,也会给社会增加不必要的医疗负担。

每次看到不断调低的血压界值,我都会想起我的老师韩启德教授说的一句话,“人们对现代医学的不满,不是因为她没有作为,而是因为她不知何时为止。”

 

进一步了解 上海嘉会国际医院 - 高端VIP体检价格 - 心脑血管套餐价格

上一篇

高血压科普 03:人类靠血压快速精准分配身体能量

血压的长期升高可以满足直立行走、采集狩猎、思考这样高耗能的复杂活动。血压下降就意味着,全身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运送不及时,大...
电话预约 400-808-9911
邮件预约 info@xin-health.com
联系客服 服务团队会尽快与您联系
挚馨健康微信服务号
微信服务号
挚馨健康 Xin Health
挚馨健康微信二维码
微信扫一扫 或 搜索 挚馨健康 关注